查看原文
其他

胡同的孩子

更北京团队 语宝 2022-05-19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d0638xdkltp  

《胡同的孩子》

语保微电影大赛三等奖

胡同里的乡音

本片主人公常小亮——一个隐藏在北京胡同里的年轻人,通过自创趣味北京英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话,并呼吁社会关注方言。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典型象征,但方言文化正在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反思。主创团队希望借助主人公常小亮的故事,唤醒大家对于地方文化、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

走出胡同,走向世界

“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常常听到人们用普通话交流。在学校,孩子们听到的、学到的也都是普通话。影片中的主人公常小亮,可以说是最后一代在学校里还能说北京话的人。北京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不断发展迈进,如何在这座信息不断更新迭代而又包容万象的大都市里,保留地道的本土方言,传承精华的文化印记,是迫切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行动起来。主人公常小亮,他作为一个先驱者,让我们了解到了方言保护的重要性。”

“未来,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这些为方言保护做出努力的人,希望大家都能重视方言保护,重视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我们跟进了常小亮‘京腔进校园’的活动,希望尽我们的一份小小力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地方方言。”

创作团队介绍

创作团队:更北京团队

导演:董雯

摄影师:李乃鹏、史隆隆

动画原画创作:肖男

影片点评

本片编导捉住了一个鲜明、流行、不俗套的民间语保人物,在明快的剪辑节奏中穿插了大量有营养的内容,让观众意犹未尽,激发了学习的欲望,达到了传播的效果。

网络红人常小亮无意中发现北京的学生不说北京话,为了让北京的“小辈”掀起对北京话的学习热潮,于是创立特色语言自媒体“京腔教学”,用简笔动画和幽默的解说风格制作出一批容易被年轻一代接受和传播的北京话教材,虽然内容并不规范和严谨,但是作为坊间流传却无伤大雅,最重要的是这种适应潮流的手法比传统手法更容易传播。

如何制作既有历史典藏价值又有大众传播价值的微电影呢?选材和制作一定要着重故事性、趣味性,《胡同的孩子》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

——广东广播电视台编导刘健明

材料|更北京创作团队

编辑|语保志愿者工作站黄汝华



往期回顾

北京人说“您”,可真不是抬举你

少泷,沙滩还在

寻“汨”方音

方言说苏州


—语宝—

—语保志愿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